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地方政协
“我到地方考察,都会抽时间到博物馆走一走、看一看,目的是更好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沿革。”足彩app哪个是正规的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博物馆工作,在不同场合多次发表重要论述,为博物馆事业发展指明方向。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当前,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和信息快速更新迭代,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博物馆热”持续升温。为促进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让“博物馆热”持续出圈出彩,各地政协和政协委员做了许多努力。在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我们一起关注各地“文博热”背后的政协力量。
——编者
江苏淮安市政协助推:呈现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文化盛宴
5月的江苏淮安,运河之水轻抚千年城垣。中国漕运博物馆内光影流转如梦似幻,全息投影技术让明清漕船的桅杆刺破时空,游客仰首间仿佛能听见漕工号子穿透历史烟云;淮安市博物馆中,青铜器铭文在数字化光影中流转,甲骨文的笔触化作流动的星河,勾勒出中华文明最初的基因图谱。这些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文化盛宴,正是淮安市政协以创新举措赋能博物馆建设的生动注脚。
“大运河是淮安奔腾不息的血脉,博物馆则是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熠熠生辉的精神图腾。”市政协文化文史委主任马继峰介绍,近年来,淮安市政协立足“运河之都”的独特定位,以“让历史说话,让文物活起来”为使命,推动博物馆从静态展陈向活态传承跃升,构建起“数字赋能、教育浸润、活态传承”三位一体的文化发展新格局。
市政协委员、市文旅集团总经理唐婷对博物馆的数字化转型深有感触:“我们通过‘数字﹢文旅’的深度融合,让千年漕运文化真正走出展柜、走进大众生活。”这一转变离不开市政协的积极推动。针对博物馆数字化水平不足的问题,姜莉莉等12名委员先后提出关于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的提案,推动博物馆引入3D文物扫描、虚拟漫游等前沿技术。如今,“漕运数字云平台”运用5G、VR、全息投影等技术,将300余件漕运文物进行三维建模,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展示。仅今年“五一”假期,淮安中国漕运博物馆就接待游客8.46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在市政协委员臧剑看来,博物馆的活化利用还应延伸至教育领域。“当孩子们在博物馆里触摸到家乡的历史温度,文化认同的种子自然会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他撰写的《关于倡导全市中小学定期进行博物馆教学的建议》社情民意信息,推动教育、文旅部门建立联席机制,并将博物馆课程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开发了集章打卡、任务解锁等互动功能的“博物馆研学护照”,培育“馆校双师”队伍130余人。目前,全市39家文博场馆被认定为研学实践基地,“带着课本逛博物馆”成为青少年文化新时尚。
博物馆的破圈之路更体现在空间重构上。市政协创新提出的“运河生态博物馆”理念,正在重塑城市的文化肌理。在河下古镇,政协委员推动“原住民参与”模式,保留茶馓、制酱等传统技艺作坊,打造“活态文化街区”;中洲岛上,戏曲博物馆与淮扬菜体验馆毗邻而建,游客可品茶听戏、学做文楼汤包,实现“非遗可感、文化可食”。
“守护文化根脉,就是守护城市未来。”淮安市政协主席戚寿余表示,市政协将持续聚焦智慧博物馆建设、馆校协同育人、公众参与机制等重点领域,持续建言资政,推动博物馆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让千年文脉更好滋养当代人的精神家园。(通讯员 王成虎 吴凤宝 记者 江迪)
宁夏政协助力:博物馆里多了一个常设展览
“整场展览主题鲜明、展品丰富、讲解专业,让我们直观感受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宁夏各族人民团结进步的印记,受益匪浅……”
“五一”假期期间,位于宁夏博物馆三楼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当代宁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主题展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在专业讲解员的引领下,参观者仿佛踏入了时光隧道,通过一件件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物品、资料以及一组组珍贵的图片影像,真切感受新中国成立以来,宁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书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历程。
这个展览和自治区政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十二届自治区政协履职以来,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各项履职活动之中。
踏入田间地头,与辛勤劳作的农民共话家常;深入居民社区,感受烟火气息、关注群众生活点滴;足迹遍布企业车间,在机器轰鸣声中倾听工人心声……在一次次深入座谈交流、一户户细致调研走访过程中,政协委员们收集到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这些故事充分阐释了宁夏各族人民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精神,但是,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这些故事的作用呢?自治区政协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最终达成共识:以展览的形式系统回顾和总结宁夏各族人民在团结奋斗中涌现出的感人故事,让更多人共同见证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实践,不断增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五个认同”。
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把此项工作纳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足彩app哪个是正规的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开展系列活动”之一。自治区政协各项工作很快开展起来。首先是选址,作为承办单位之一,自治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与宁夏博物馆多次协商并达成共识:在该馆三楼开设近1400平方米的展厅,作为常设展览长期对外开放。随后开始收集相关资料和实物,无数次修改展览方案,展览最终于2024年12月12日对外开放,吸引一波又一波的观众前来驻足欣赏。
主题展以时间为轴,细细看来,有早期的工业移民、农业移民、科教文化人才援宁的历史;有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企业家、投资者和务工人员在宁夏创业的珍贵镜头;还有自治区内的吊庄移民、“双百”扶贫移民、脱贫攻坚移民、生态移民等内容……4个主题板块有序分设,精选的720余幅图片、280余件实物和文件资料,从历史、文化、经济等多个维度,展示了在宁夏这片热土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故事、新时代故事。
宁夏博物馆负责人表示,该展览全方位打造对外展示窗口,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宁夏实践,已经成为博物馆的一大亮点。
自治区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丰富展陈内容和方式,让各族群众更加直观地了解宁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故事,为有形有感有效加快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贡献力量。(记者 范文杰)
湖北孝感市云梦县政协助力:让简牍文化走向大众
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博物馆收藏着我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秦简——云梦睡虎地秦简,反映了战国晚期到秦始皇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军事等方面的情况。
为助力云梦县博物馆实现小场馆大作为,县政协委员们为共创中华简牍文化名县献计出力。
数字科技让简牍文化活起来。县政协委员刘俊明提出加大科技投入、打造数字化展示项目的建议,如今已得到逐步落实。云梦县博物馆积极引入AI等科技手段,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馆内的科技互动设施,为游客了解历史和研学增添了乐趣。在沉浸式展厅,借助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游客能亲身体验秦律故事。文物魔墙利用触屏技术,让游客触及馆藏文物细节,实现与历史的亲密接触,使古老的简牍以数字形态展现在大众面前。
县政协委员黄小丽提出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多样化文化活动的建议得到采纳。博物馆以此为指引,基于文创﹢研学策略,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开发精品研学课程,并与省内外专业院校合作。此外,为了让简牍文化从学术深闺走向大众,刘俊明13年如一日深耕《睡虎地讲堂》,带领团队开展158场宣讲,将秦简中的《为吏之道》转化为廉政教育课程,走进120个机关、学校。
人才筑基构建人才生态圈。县政协委员张艳霞提出的非遗传承人驻馆计划已吸引云梦鱼面技艺非遗传承人刘文华等5人长期驻馆,开发出秦简书法体验包等20余款文创产品。依托袁虎成委员等本土工匠,构建起研究—传承—创新的人才生态圈。在县政协协调推动下,博物馆与县委宣传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共建“文化夜校”,累计培训120名志愿者,组建流动博物馆宣讲团,将简牍故事送到田间地头、厂区车间,形成博物馆﹢N的基层文化服务矩阵。
优质的讲解是享受文化盛宴的关键。为解决云梦博物馆讲解员缺乏的问题,县政协组织文化文史界别委员充分调研,提出《关于选拔一批兼职讲解员扩大云梦历史文化传播社会基础的建议》。该提案建议被采纳,由县委宣传部牵头修改完善博物馆讲解脚本电子稿,传送到各机关事业单位。各机关事业单位推出1—2名讲解骨干到博物馆随场参加讲解员专题培训,营造了干部争当云梦历史文化讲解员、讲好云梦故事的文化氛围。
今年以来,云梦县吸引全国各地游客296万人次,旅游经济综合收入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9.56%和118.63%。目前,云梦县正全力建设中华简牍文化名县,打造集遗址复原、文化展示、学术论坛等于一体的秦律圣地,不断擦亮秦简中华法系源头名片。(记者 毛丽萍 通讯员 张艳霞 屠英)
江西省政协委员:用各类资源赋能“文博热”
江西省登记备案的博物馆数量超200家,其中国家等级博物馆60多家,数量居全国第6位;江西省博物馆、景德镇御窑博物院获评“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今年“五一”假期期间,江西省博物馆“瑞彩熠熠——故宫博物院藏宫廷珐琅器精品展”日均观展人数超1.7万人次,1月份开展以来总观展人数突破百万人次。在文旅融合的浪潮下,江西“文博热”的热度节节攀升。
方寸之间,一览千年。博物馆承载着历史,凝结着记忆,既是“看得见”的民族精气神,也是“摸得到”的文明根与脉。“文博热”的兴起,展现的是文化自信的力量,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了全新活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青少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增强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尤为重要。”在省政协委员、江西竹桥古镇文旅收藏博物馆馆长余少锋看来,要用好用活江西的“红绿古金”历史文化资源以及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等各类红色教育基地、博物馆等场馆,带领青少年由“小切口”见“大命题”,以“小故事”明“大道理”,从“平凡事”获“大感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瓷都’景德镇是江西最亮的文化名片之一,这里出产的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风格独特,闻名世界。”省政协常委、澳门永利关爱基金会主席陈志玲通过“陶瓷艺术数字展览”将景德镇陶瓷带入澳门,为景德镇提升品牌价值和文化影响力贡献了力量。她建议,每年在澳门策划举行大型国际陶瓷文化交流活动,如高端陶瓷艺术博览会、国际陶瓷文化节,开发陶瓷制作体验、陶瓷历史博物馆等主题旅游项目,深化两地文化旅游合作。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飞速发展,文化产业从传统向现代、从单一向多元,为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科技动力”。
“通过创新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的供给,提升了观众的参观体验,更有力有效助推了‘文博热’的持续出圈。”省政协常委、民盟南昌市委会主委郭翀介绍,江西省博物馆在开发的“云游江西博物馆”平台中推出线上展览和VR导览等数字化产品,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利用全息投影技术展示陶瓷制作工艺,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在官网上开设数字博物馆专栏,采取数字化手段展示馆内文物和全景图。
“确保数字化展示在技术创新的同时,能够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文化传播效果。”郭翀建议,鼓励博物馆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深入开展文物研究,为数字化展示提供丰富的学术支撑。建立由文物专家、数字技术专家和教育专家共同参与的项目评审机制。(记者 王磊)
辽宁省政协委员建议:大馆带小馆 协同求发展
今年“五一”假期期间,辽宁各大博物馆尤为繁忙。统计数据表明,仅辽宁省博物馆一家就接待到馆观众11.8万人次。其中,5月2日当天接待观众32261人,创下建馆以来日参观人数之最。
展览要好看,观众要有收获。省政协委员、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董宝厚介绍,辽博注重创新展览叙事体系,探索历史文化遗产的当代表达,将推出更多、更好、更贴近老百姓生活的原创展览作为工作要求。“五一”假期,辽博推出的互动体验项目和文创产品,拉近了文物与观众的距离;辽博在线上推出的专场直播、各类小视频、“劳动节”主题海报等吸引了十多万网友点击观看。
董宝厚表示,在辽宁“博物馆热”渐成常态,但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他认为,全省博物馆要协同高质量发展,应充分发挥省博物馆领头羊的作用,以“大手拉小手”的方式,加强展览交流,促进采用数字展、图片展等新颖的展览方式,加强文化惠民的力度。
这个假期,同样繁忙的还有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省政协委员、辽阳雷锋纪念馆副馆长陈利儒。辽宁以雷锋为主题的红色资源十分丰富,陈利儒介绍,辽宁多个城市都建有雷锋纪念馆,近年来观众数量持续攀升。2024年9月27日,雷锋纪念(展)馆联盟成立暨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首届馆际经验交流会在抚顺市雷锋纪念馆举行,陈利儒在现场代表辽阳雷锋纪念馆作经验分享。
在陈利儒看来,博物馆间的交流互鉴尤为重要。应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分享经验和成果,共同策划举办大型展览和活动,推出具有创新性和吸引力的文化产品。今年3月,辽阳雷锋纪念馆引进辽博“永恒的雷锋—雷锋主题名家书法图片展”,并策划了鞍山、辽阳两地青少年“重走雷锋路”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在不久前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博物馆协会年度青年人物”推介活动上,省政协委员、喀左县东蒙博物馆理事长乌春雷成功入选。他带领团队精心打造了“16661”发展模式,开展“六进基层”活动,为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文化认同而积极实践;迄今为止,博物馆已开展了60多场研学活动,年均接待观众5万余人次。他建议推广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观展体验,并推动藏品数字化管理。“目前,辽宁省博物馆已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展览影响力,相关经验非常值得借鉴。”
乌春雷同样提出“大馆带小馆”的发展理念。在省政协全会期间,他建议,进一步推动国有博物馆与非国有博物馆资源共享,构建智慧博物馆体系,扩大文化辐射范围;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落实税费优惠政策,降低运营成本。发挥好各类博物馆在促进文化传承、社会教育、民族团结中的重要作用,为辽宁建设文化强省贡献力量。(记者 王金晶)
北京通州区政协赴多地调研:探寻特色博物馆发展密码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以“运河之舟”为设计理念,运用声光电科技和多媒体打造沉浸式体验。 本报记者 田福良 摄
为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品质与影响力,近日,北京市通州区政协教卫体和文化文史委组织部分区政协委员,开展跨区域专题调研活动。调研组先后前往河南洛阳、四川成都、陕西西安等地,深入当地特色博物馆考察学习,汲取先进经验。
在河南洛阳,调研组详细了解近年来当地在推动博物馆发展建设及其文旅产业发展中的相关做法。在展陈创新上,运用5G和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河洛之光”数字展厅,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在文旅融合方面,依托大运河文化带,开发“博物馆﹢研学”线路,推出“一粒米的漕运之旅”等互动项目,实现了文物保护与文旅产业的互促共赢,年接待观众超200万人次,这些成功经验让调研组成员深受启发。
在四川成都,调研组认为成都在博物馆发展关键领域的创新实践令人瞩目,其“事业孵化产业,产业反哺事业”的运营模式,将历史文化与现代产业深度融合,不仅提升了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西安在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文化IP打造、公众教育推广等方面成效显著。调研组认为,利用数字化技术,西安的博物馆打破时空界限,通过线上平台实现“云游博物馆”,扩大了文化传播范围。在文化IP打造上,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基础,塑造了多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IP,提升了城市文化的辨识度与传播力。
据了解,目前通州区拥有北京韵源天地琵琶博物馆、漷县村村史陈列馆、北京珐琅艺术博物馆等特色博物馆,但在资源整合、展陈创新、运营模式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结合此次调研经验,委员们提出,通州区应加强博物馆资源整合,建立合作联盟或资源共享平台,形成规模效应;加大数字化投入,创新展陈方式,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借鉴“事业孵化产业,产业反哺事业”的模式,开发特色文创产品,举办文化活动;积极拓展博物馆多元功能,加强与学校、社区合作,开展研学活动和文化讲座。
通州区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调研活动为通州区政协履职、推动博物馆事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未来,通州区政协将持续关注博物馆建设,积极建言献策,为打造具有北京城市副中心特色的博物馆文化品牌贡献政协力量,让博物馆成为展示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记者 田福良)